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 > 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

我的世界博士-我的世界溥仪解说

tamoadmin 2024-10-30 人已围观

简介1.圆明园的毁灭是什么时候2.如果把中国历史上所有皇帝都放在一个群里,他们会聊什么?3.作文——我的世界因《读者》一书而改变圆明园的毁灭是什么时候1860年的中国,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。对内,清廷与天平天国的内战持续多年,仍然未分胜负;对外,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,火烧圆明园,逼得咸丰帝仓皇出逃。第二次鸦片战争,虽然与二十年前的那次一样,是中国积贫积弱的必然结果,但同时也与清政府、特别是咸丰帝愚蠢的外

1.圆明园的毁灭是什么时候

2.如果把中国历史上所有皇帝都放在一个群里,他们会聊什么?

3.作文——我的世界因《读者》一书而改变

圆明园的毁灭是什么时候

我的世界博士-我的世界溥仪解说

1860年的中国,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。对内,清廷与天平天国的内战持续多年,仍然未分胜负;对外,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,火烧圆明园,逼得咸丰帝仓皇出逃。

第二次鸦片战争,虽然与二十年前的那次一样,是中国积贫积弱的必然结果,但同时也与清政府、特别是咸丰帝愚蠢的外交策略有极大关系。如果不是这种愚蠢,战争虽难以避免,但后果可能不会如此严重。

第一次鸦片战争并没有惊醒 “天朝上国”的迷梦。尽管见识了坚船利炮的威力,但在清廷的眼中,洋人仍然和中国历史上的匈奴、鲜卑一样,是没有开化的“蛮夷”,对他们不必讲什么信义,而要以“羁縻”为主。

“羁”,是马络头;“縻”,是牛缰绳。“羁縻”就是对付牲口的工具。用“羁縻之道”对付洋人,说白了就是以权宜之计来笼络糊弄,能哄则哄,能拖则拖。

第一次鸦片战争,中国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《南京条约》,然而道光帝并没把这个条约太当回事,他的算盘是以此条约“暂事羁縻”,以后时势有变,随时可以不作数。不光皇帝这样想,满朝大臣也多是这样想。

问题是,洋人毕竟不是“蛮夷”。跟这样强大的对手玩“羁縻”,无异于作。

鸦片战争之前,中英间的贸易已开展多年,但英国人在中国的活动受到严格限制,他们只到过中国的一个城市,就是广州。而且来到广州后,他们不能住在城内,只能呆在朝廷特许对外贸易的“十三行”,没事还不许外出,不许与普通中国人交往。原因就是外国人乃“蛮夷”,商人又是四民之末,所以外国商人低人一等,不配同中国人那样住在城里。

洋人当然对此不爽。因此鸦片战争后签订的《南京条约》,专门有一条是规定外国人从此可以进城居住。然而,条约中的割地赔款,清廷都履行得很痛快,偏偏要在外国人进城这个无关大局的问题上玩心眼,耍手段。就是不让你进城,就是不承认你和我们平等,似乎这样才能发泄国人心中积累的郁闷。

为了此事,英国人交涉了十年,都被清政府以各种理由糊弄了过去。后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,这成为英国人的借口之一。

这就是当时清政府对待西方的态度:宁愿失了“里子”,也绝不能丢了“面子”。哪怕为了面子赔上里子,也在所不惜。

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《天津条约》,最令大清君臣感到耻辱的,也不是割地赔款的具体损失,而是其中关于“外国可以派公使进驻北京”的条款。别的都好商量,唯独这条活不答应。

按照今天的理解,国家之间互派公使,象征着关系平等,也是国际惯例。但在大清君臣看来,堂堂天朝上国,怎么可能与“蛮夷”平等交往?而最令咸丰恐惧的是,这些外国公使见了他,肯定不会三跪九叩,甚至根本不会下跪。一想到一群怪模怪样的洋鬼子腰板挺直地站在自己面前,咸丰就紧张得浑身冒汗。

这里需要说明,《天津条约》的签订时间是1858年,而火烧圆明园是在1860年。如果咸丰当时接受了条约,战争可能会提前结束,圆明园也将免于浩劫,他本人也不至于仓皇出逃。

然而,出于对“外国公使进京”的恐惧,咸丰选择撕毁条约,继续开战。只是在此之前,他曾脑洞大开,想出了一条“妙计”——用钱收买洋人不进京。

他的逻辑是,洋人不是好利吗?不是还要商谈“降低关税”吗?干脆,我大清所有关税都不要了,条件是你们都别到北京来,这总可以了吧?

如果这个计划实行,中国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不设关税的国家,而中国的经济也将彻底崩溃。由于镇压天平天国,国家财政极度紧张,而当时的中国海关年收入已达数百万两,是清政府主要的收入之一。另一方面,此举将使中国再无贸易利益可言,中国将成为洋货的天堂,经济命脉也将把握在外国手中……

可以想见,外国人一定会同意这个条件,因为利益实在太大了。所以,连那些最保守的大臣都群起反对,说这样一来,国将不国,“胥天下之利柄归于该夷,而我民穷财尽矣”,保住关税的利益远高于公使驻京带来的面子受损。

大臣们的反对令咸丰十分恼怒,但在反复的劝说下,他似乎也明白了全免关税的后果,最终只能取消了这一想法。

然而,不敢“见洋人”的恐惧,最终还是使皇帝失去了理智。

既然“收买”不成,又无法接受公使进京,清廷只好和英法联军继续交战,结果是英法从天津沿着运河一路打到北京城外。咸丰见大事不妙,只好派大臣再去谈判,被迫答应了英法的全部要求。眼看战争结束了,清政府居然又抽风似的脑洞大开,扣留了英法谈判代表及随行人员39人,企图以此要挟英法联军放弃进京,从而避免皇帝“与西方人直面相对”。

事态因此急剧扩大。英法联军不久就占领北京城,闯入圆明园,咸丰见无力回天,仓皇出逃热河。在逃亡之际,咸丰忘记了被关押的英法人质。这些人质遭受了非人的待遇,有20人被虐杀。恼怒至极的英法联军以此为借口,决定焚毁圆明园,作为对咸丰出尔反尔的报复。

京城被占,皇帝出逃,“万园之园”毁于一旦,清廷又签了一大串屈辱条约,还被沙俄趁火打劫占去大片领土……这一系列悲剧,当然有历史的必然,但也与咸丰的个人因素密切相关。不是他的愚昧狭隘、自作聪明,以及对“洋人”深入骨髓的恐惧,历史很可能是另外一番模样。

对于咸丰而言,唯一的“幸运”是他不久就在热河行宫驾崩了,终究没看到那些可怕的洋人站在自己的面前。

如果把中国历史上所有皇帝都放在一个群里,他们会聊什么?

开国皇帝骂亡国皇帝,亡国皇帝骂下一朝的开国皇帝。

大家都是灭国之恨,还有什么可聊的,直接开骂就行了。这也就是没办法见面,如果你有本事把他们都凑一起,估计会掐起来。

秦始皇会和刘邦好好聊天?别搞笑了,不打他就已经是仁至义尽了。

作文——我的世界因《读者》一书而改变

北京是三朝古都,北京故宫更是历经六百年春秋,从明成祖朱棣到清末代皇帝溥仪,这里是君主制中国政务的最高决策地.每当走进这座古老的宫殿,就隐约有一种肃然和悠远的感觉. 端门向北的甬道尽头,是一座广场,高大雄浑的午门,就矗立在这里.午门是皇宫的...